“守好‘钱袋子’,千万别上当”——辽宁千山金泉村镇银行守护您的资产安全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门,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对国家而言,金融安全关系着社会发展大局;对个人而言,金融安全关系着老百姓“钱袋子”。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辽宁千山金泉村镇银行帮助金融消费者运用正当途径守护好自身的“钱袋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针对低净值人群的金融需求,增强金融知识与技能,引导其合理选择与其自身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抑制盲目投资冲动,远离非法金融活动。进而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
一、我们应该了解的基础金融知识
(一)人民币知识
(二)存贷款知识
(三)征信知识
(四)支付结算知识
(五)银行卡安全用卡知识
(六)理财知识
(七)外汇知识
(八)金融消费者投诉咨询、受理、处理相关知识
二、金融风险高发人群及重点关注的金融知识
(一)农民群体。征信知识、支付结算知识、识别非法金融广告、远离非法集资、防范电信诈骗、防范银行卡盗刷等知识。
(二)务工人员。征信知识、支付结算知识(尤其是新型电子支付工具使用技巧)、理财知识、外汇知识、识别非法金融广告、远离非法集资、防范银行卡盗刷、防范电信诈骗、互联网金融等知识。
(三)老年人。人民币知识、存贷款知识、支付结算知识、理财知识(重点养老理财规划)、识别非法金融广告、远离非法集资、防范电信诈骗、防范银行卡盗刷等知识。
(四)青少年。征信知识、支付结算知识(尤其是新型电子支付工具使用技巧)、外汇知识、识别非法金融广告、远离非法集资、防范电信诈骗、防范银行卡盗刷、远离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等知识。
(五)残疾人。人民币知识(人民币防伪特征识别技巧)、征信知识、识别非法金融广告、远离非法集资、防范电信诈骗、防范银行卡盗刷等知识。
三、防范非法金融,巧妙应对
近年来,老百姓“钱袋子”被戳破的事情屡屡出现,这些事件主要集中在非法金融广告、非法集资、电信诈骗、银行卡盗刷以及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等。因此,广大金融消费者们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可通过勤学、多思、慎行、善改、明责五步骤来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坚决远离非法金融活动,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一)勤学。广泛学习金融知识,提高自身识别非法金融活动的能力。
一是涉及非法金融广告,应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互联网金融基本知识,掌握常见非法金融广告类型及识别方法以及被非法金融广告误导的救济途径。
二是涉及非法集资,应明辨常见的线上、线下非法集资方式,例如“金融互助为名的传销”、“银行‘飞单’”、“高额贴息揽储”等。
三是涉及电信诈骗,应了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识别方法、防范和补救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邮包诈骗、冒充熟人诈骗、中奖信息诈骗、网购诈骗、以“假车祸或摔伤住院”为名的诈骗、QQ诈骗、发送虚假招聘广告诈骗等。
四是涉及银行卡盗刷,应掌握银行卡、移动支付、个人信息保护等基本知识。
五是涉及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学习网络借贷、助学贷款等知识和相关法规政策,了解和掌握合法助学信贷渠道。
(二)多思。多多思考,提高警惕,避免盲目、冲动地进行金融交易。
涉及非法金融广告收益让人心动时,要思考广告中的金融产品的风险在哪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涉及非法集资,对高收益的诱惑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妄想“天上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涉及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要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想一想使用有害网络借贷是否有能力偿还高利息,是否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不良网络借贷应有抵制能力。
(三)慎行。规范自身金融行为,谨慎使用金融工具,避免自己陷入预先埋伏好的非法金融陷阱中。
涉及电信诈骗,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
涉及银行卡盗刷,养成规范使用银行卡、自我保护个人金融信息的良好习惯,正确使用和管理支付工具,防范银行卡盗刷等不法侵害。
(四)善改。金融消费者一旦发现或经人提醒自己参与到了非法金融活动中时,要坚决停止。不规范的经济活动蕴藏着巨大风险,尤其是参与非法集资的金融消费者应认识到非法集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果断退出。青少年也应果断中止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防范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对自己经济、精神甚至是生命的侵害。
(五)明责。明确掌握自身在金融交易中应承担的责任。金融消费者在正常的金融交易中要树立责任意识,明白其“自享收益”的同时,要“自担风险”,因此,要自觉远离非法金融活动,避免盲目投资和冲动交易,承担正常的金融交易风险,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
- 上篇文章:企业开户安全与效率并重,辽宁金泉村镇银行承诺“开户4天”
- 下篇文章:科技活动周助力金泉村镇银行再发展